close

全端不只是狹隘的前端和後端語言

廣義一點...去想想現在的雲端和終端

 

我想如果你是個資訊人, 你常面臨的問題是:

我該學前端還是後端的語言?

後端有你常見的java, python...等,

前端會需要懂html, js, css, bootstrap...等,

我想你只要有興趣, 你不會考慮你要學甚麼,

當寫完後端演算法需要套版, 你自然而然會去碰前端語言,

當前後有了對應, 資料需要存放, 你自然會去碰DB相關的工具...

所以這裡不是想教你怎麼選你的起始點,

我也是從C開始寫, 後來開始寫物件導向的java, 慢慢又碰python,

因為"設計"的重要慢慢往前端開始實作...

但有時候可以停下來想想, 做了那麼久你到底在做甚麼?

或許未來程式人該具備的不是眼前的前端和後端抉擇,

而是把這個"端"更宏觀的看待:

誰用你的產品? 原來是終端使用者

你的產品在哪? 原來會佈署到雲端

也因此當你解決了前端和後端只解決了雲端的問題...

至於...終端的問題可就大了:

這包含消費者行為, 行銷學, 行為學, 心理學...等課題,

因為這關係到終端使用者如何使用你佈到雲端的服務。

 

這個議題當然不是現在才發生, 我們早就不斷在講要以終端客戶為導向

進行雲端產品的開發, 於是開始有了UI, UX, 甚至到CX這些名詞出現,

至於為什麼現在突然開始這麼強調,

原因是我們可以預見未來是一個 Ubiquitous Digital-world

處處都可處網, 你彷彿就是優遊再網路(internet)的世界中。

既然開始這麼普遍, 我們該有一種"通用"的思維, 你的布局不在是為了區隔族群,

舉個例子: 你有沒有用過ibon繳費, 這是online還是offline?

去ibon繳費當然是offline, 但你別忘了這台機器本身就是online,

當你操作不順遇到問題你會請教旁邊店員, 這時候又回到offline,

當你問完你又回到online繼續做, 做完印出單據到櫃檯又再次回到offline,

於是你會發現身為一個消費者不會管他現在是在online或offline,

他所想的只是我要繳費, 而我們就是透過online+offline的特性設計流程,

這種設計無論你是習慣數位環境或實體環境的族群都會覺得很方便,

這樣的設計也就是所謂的"不把族群劃分清楚,而是融入所有使用族群"

而這種思維精神被稱為"通用設計(Universal Design, UD)"

 

雲端的世界會告訴我們每一個客戶都是0和1的資料,

而這些數據經過統計分析會有線性結果報告,

我們看著這些報告做決策, 很可惜的是...

這些大數據只能告訴你趨勢, 但不會告訴你原因,

為什麼往UD去思考原因是你可以挖掘更多的小眾,

你不再只是去迎合平均值了, 更是考慮到中型分配兩邊的長尾

因此該思考的是你學了前端後端, 把你的服務佈上了雲端,

下一步該是你的雲端是無縫的貼緊使用者,

不是你為了使用者做了甚麼, 而是使用者本來就是這麼做的,

你只是透過雲端服務給予他們更貼切的需求!

我們該做的就是"觀察", 正因為面對未知我們也只能觀察,

只要問得出問題, 那就不會有問題,  因為大家就會開始找解答,

正是未知我們才需要觀察, 觀察出終端思維, 才有雲端的需求,

你也才需要煩惱該寫前端還是後端去應對...

 

未來會是一個Ubiquitous Digital-world,

我們更需要Universal Design的思維打通,

因此你考慮的不只是front end和back end,

你面對的會是Universal enD

這才是資訊人關於全端的議題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全端 通用設計
    全站熱搜

    張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